膜分離是在20世紀初出現,20世紀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門分離新技術。膜分離技術由于兼有分離、濃縮、純化和精制的功能,又有高效、節能、環保、分子級過濾及過濾過程簡單、易于控制等特征,因此,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食品、醫藥、生物、環保、化工、冶金、能源、石油、水處理、電子、仿生等領域,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已成為當今分離科學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。
膜可以是固相、液相、甚至是氣相的。用各種天然或人工材料制造出來的膜品種繁多,在物理、化學、生物性質上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性。一直以來,膜的概念都沒有明確的定義,從事不同領域研究的專家們對于膜的定義理解并不完全相同,不過表達的基本意思是一樣的。1984年,Lakshminarayanaiah把膜廣義地定義為“起柵欄作用,阻止塊體移動而允許一個或幾個物類有序通過的相”。膜從廣義上可定義為兩相之間的一個不連續區間。這個區間的三維量度中的一度和其余兩度相比要小的多。
大多數人會認為,膜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。其實不然,膜分離技術非常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。如水、果汁、牛奶、保健品、中藥、茶食品、飲料、調味品等我們隨時可能接觸到的,都會用到膜分離技術。
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,膜分離技術的應用領域不但會越來越廣泛,而且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接受。據初步統計,2001年全世界膜和膜組件的銷售額已接近80億美圓,成套設備和膜工程的市場則已達到數百億美圓,而且每年還在以10%~20%的幅度遞增,顯示出這一新興產業的廣闊前景。